行业资讯
旅游纪念品、景区特产何时才能“百花争艳”
2015-07-16 11:25  点击:689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中国结行业网   http://www.zgjcom.com
元旦将至,春节也不算太远了,随着旅游市场告别淡季,旅游纪念品、特产也迎来了销售高峰,但记者采访了解到,近年来,国内景区旅游纪念品同质化现象严重,让游客大为吐槽,对此,业内人士表示,旅游管理部门不能只看重门票经济,更要在旅游纪念品上有所作为。

旅游纪念品、景区特产何时才能“百花争艳”

  特产频“撞脸” 纪念品无意义

  

  “现在旅游很发愁,不知道带什么好。”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,今年十一去青岛旅游,给好姐妹们每人带了一个漂亮的首饰盒,但前不久,在西安“回民街”发现到处都是自己之前买过的首饰盒,再后来发现很多景区都有售卖,甚至有朋友告诉她,郑州夜市上也能买到。

  

  无独有偶,记者了解到,在开封清明上河园售卖的手工珠子手提包,不仅云台山景区有同款,信阳某景区也将其作为纪念品售卖,而在登封少林寺购买的佛珠、汽车挂件、平安石,在华山景区、武夷山景区都能见到一模一样的产品,陕西的“八大怪”、开封景区的“老八件”,和北京很多景点售卖的“京八件”,东西都差不多,更有网友吐槽,从临潼兵马俑景区带回来的“八大怪”,跟北京的“京八件”不是撞脸,简直是“重脸”。

  

  “目前,各地旅游纪念品相互模仿,一个景区热卖的纪念品,往往会迅速被其他景点引进。”省旅游协会原副会长湛中义告诉记者,虽然游客的消费热情很高,但很多景点纪念品的销售额却并不高,究其原因,主要是旅游纪念品同质化严重、质量差、代表性不强,很多游客无法购买到能够体现当地文化、风俗民情的旅游商品,无法刺激游客的购买欲。

  

  “小商贩不考虑景区文化或是特色。”经常带团旅游的导游王君告诉记者,流动摊贩是景区真正纪念品的“天敌”,他们往往“忽悠”游客购买不属于景区的商品,导致真正的特色产品却被忽视。“时间久了,只有引进,不见创新。”

  

  门票经济当道 特产创新缺乏动力

  

  景区特产同质化为何如此严重?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景区管理者或所有者不重视是主因,他们靠门票已经过得非常滋润了,景区特产从本质上而言,不属于景区的一部分。

  

  “比如,少林寺素饼,应该算是最有特色的,但这几年景区出售的素饼,跟各地卖的桃酥没啥区别。”王君告诉记者,现在少林寺售卖的素饼五花八门,味道、外观越来越没特色,根本不是正宗的。“主要还是景区无人管理,小摊贩只顾降低成本。”王君坦言,由于无人管理,流动商贩在景区推销纪念品价格很随意,即使上了当,大多游客也不会太在意,“毕竟是出来玩的,好心情最重要。”

  

  “商家不会自己开发产品,都是从别处进货。”少林寺景区一名工作人坦言,在景区购物,很少有人在乎是不是物美价廉。“只要自己觉得有意义,不会像在一般市场购物一样,顾及自己的合法权益。”因此,商家也只是关注销售端,而不愿意把精力花在开发端,对于景区管理者来说,一方面,游客在这方面的投诉信息太少;另一方面,商家也没有足够的创新动力。

  

  利益诱惑 纪念品市场亟待规范

  

  据悉,国务院《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》提出,到2020年,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.5万亿元,中国的旅游购物要达到旅游发达国家的最低限,也就是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40%,而现实是,在一般景区之中,旅游纪念品收入实际仅占景区收入的1%,足以说明旅游纪念品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,但空间的上升需要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驾护航。

  

  对此,网友也纷纷贴出自己的观点:“结合当地特色,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,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才是王道。”“应该走出去,了解游客的真实需求,同时完善评选、监督和退出机制。”

  

  “一方面是完善纪念品开发产业链,景区不能简单地把市场外包了事,应该重视和鼓励景区特色载体的研发,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经销商、代理商进入景区;另一方面,价格管理也应出台一定的标准,游客付费进入景区,不需要再为商品付服务费。”湛中义认为,纪念品的雷同和价格乱象的治理都需要市场来规范,景区“管不管”与“管得了管不了”是两回事。

  

  采访中,不少带团导游也认为,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在旅游商品购买上给游客提个醒,比如通过手机短信或者微信提醒地区性旅游商品有哪些、正宗特色店在什么位置、价格在什么区间等,这样不仅方便消费者选购,也能最大限度地抵制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,对于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

8323c-500
发表评论
0评